活动期间,精彩纷呈的民俗文化活动全方位展示了辽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旨在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非遗保护的良好氛围。
我校艺术设计学院教授单鹏及其团队研发的数字非遗系列作品成为全场焦点。该数字非遗项目借助国际前沿的AI+XR技术,对辽宁非遗进行创新设计,将现实世界与数字虚拟世界相融合,让观众通过一副眼镜就能便捷地领略辽宁非遗文化,极大地拓宽了非遗传播的边界。值得关注的是,这一成果不仅是技术与文化的创新结合,更是教学、实践、课程思政相融合的生动案例体现。
在教学过程中,单鹏教授将非遗数字化创新融入课程实践,让学生在参与项目的过程中,深入了解本土文化,提升专业技能。同时,通过对非遗文化的挖掘与传承,巧妙地将思政教育融入其中,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与社会责任感。这种创新教育模式,不仅为非遗传承注入新活力,也为高校人才培养提供了新思路。
活动现场,该数字非遗项目吸引大量市民驻足体验,让大家近距离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多位非遗传承人对项目表现出浓厚兴趣,表达了借助数字技术赋能非遗,实现合作发展的意愿。随着辽宁省“非遗贺新春”系列活动的持续推进,这一融合教学与实践成果的数字非遗项目,有望在更广范围内发挥示范作用,助力辽宁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迈向新高度。
文字/张渊 图片/单鹏
编辑/陈頔
审核/陈頔、曹福存、朱岩
编辑/陈頔
审核/陈頔、曹福存、朱岩